山路迤逦绵延,层峦叠嶂的山脉在车窗外千姿百态。小心地行驶于大山之中,心中生起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慨。山如人生,跌宕起伏间示其品相,峭崖立壁中见其高远,寻常之路多俗人,踏足峰巅那一刻方知生之伟岸!静谧的山路上迎面而来端秀的宝掌流芳门,提醒着我们一位真正超越时间使生命奇迹绽放的圣者,已越来越近了。
宝掌流芳门
老祖寺
六朝古都(隋唐宋元明清)有"紫云佛国"之美誉。
古朴雄浑的寺门,虽无言然胜万语,自带凌云之壮,稳稳地守护着灵山圣迹,庄严而震憾。
考察团员寺前合影
承接灵气入我心!
石狮守护,千古流芳
聆听老祖寺历史
紫云山莲花峰
老祖寺,古名紫云山寺,坐落于黄梅县境北端的紫云山莲花峰下,因紫云峰巅由七座峦头相对并列,状若莲瓣相聚,故名莲花峰。其下有盘地,老祖寺在其间,恰如莲心吐蕊,花瓣托心。寺院周围群峰耸立,危岩参天,云雾缭绕,苍松翠竹,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乃不可多得之人间仙境。
很有吸引力哟
让我进去
由于历代兵乱所致,老祖寺几度废毁,昔日梵刹仅存瓦房数间,一片荒凉。2005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协副会长净慧大和尚发愿再振名蓝,鄂东古刹得以重辉。
寺中僧人为大家介绍宝掌禅师生平,当提到宝掌禅师的的年龄时,大家纷纷大胆猜测,答案公布后令万里行全体成员目瞪口呆。
在住寺僧人的娓娓道来中,我们看到了一幅人类史册上最神奇瑰丽的生命画卷……
千岁宝掌禅师
千岁宝掌和尚是老祖寺常住的开山祖师。生于战国时期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公元前414年)七月七日午时,至唐高宗显庆二年丁巳岁(657年)七月七日圆寂,高龄一千零七十二岁。
生而瑞相
宝掌和尚是中印度婆罗门贵族的儿子,他生下来就有很多瑞象,骨气不同常人,左手紧握成拳总不展开,九岁佛陀精舍出家剃度落发的时刻,他突然愉快自然地放开了一直握拳的左手,掌心还露出了一颗珍珠。
他将珍珠虔诚地呈献本师像前并首次双手合十顶礼。得法号宝掌。出家后,宝掌法师废寝忘餐,殚精竭虑研读佛陀宣讲的经、律、论三藏,依教奉行,历练不殆。
禅宗渊源
宝掌法师来到中国,与禅宗有很大的关系,为能学到教外别传的禅宗,他走遍了五个天竺国度,历时五百多年。最后决定到东土震旦——中国去寻找真谛。
广东建邺初拜达摩祖师,达摩见了高声唤他一声:“老阇黎!”千岁和尚顿然地应答一声。达摩大师哈哈大笑,千岁和尚立即言下大悟,顿时觉得“七百多年来心中的疙瘩,竟然如坚冰一下子融化开了。”在回归的路上作偈说:“我在梁国的都城遇见了达摩导师,参究禅法,明心见性了”
在四川,拜谒禅宗二祖神光和尚。
在舒城他邀三祖僧璨大师游罗浮山,参访道家大德葛洪真人于梅花坞的洗耳泉。辨机时三人大笑,这笑声把山上的石头都震落下来,留下梅花村旁落石洞。
唐初期礼拜了禅宗四祖道信和尚,逗留请益,并且请他去住持老祖寺。
东禅寺访问五祖弘忍大师十分交好,达数十年之久。
一念起,山长水遥。一念灭,澜海桑田。倏忽间,心已远!
那路过的村舍堂院,听过的人语马喧,日月流转中,现而失,失而现。
老僧无记足下砾,拨叶邀月溪边眠,禅乐引清风,笑谈间,已千年!
越史留痕
东汉末期桓帝之初的建和至永兴年间(公元147—153年):从今天的尼泊尔进入中国的云南到达四川,首登峨嵋山,朝礼普贤菩萨,大慈寺住十余年。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道家李道元法号达真人,改穿僧衣随侍千岁和尚。于现黄梅县,搭起了栖身修行的茅蓬草庵住了下来,停留了百十几年。
西晋时期:陕西终南山辞别高德佛图澄,回到了双峰茅蓬,与常住大众隐修。紫云山中的晨钟暮鼓从没有停息间断。
南朝梁武帝时期:拜见达摩祖师,达摩言下千岁和尚大悟。
北齐时期,拜谒禅宗二祖慧可和尚。
北魏时期:邀三祖僧璨大师游罗浮山,参访道家大德葛洪真人于梅花坞的洗耳泉。
隋朝时期:泗洲寻访智者大师,在赤鲤古潭留宝掌石。
唐永徽年间:访问五祖弘忍大师于东禅寺,来往十分莫逆,达数十年之久。
唐高宗显庆二年丁巳岁(657年):千岁和尚已经是高龄一千零七十二岁了。这年七月七日,他忽然向如光、慧云二位徒弟说了一段偈语:“本来没有生和死,今天也要显示生死了,我得去安住于成佛之道心,来生我还要转世再来到这个世界。”说完就闭目入定。七日之后,又苏醒过来,嘱咐徒众:“我灭度之后,你们就在这里修塔供养。日后,会有人来迎接我的遗骨回归中天竺。希望你们要切切注意,不要拒绝??!”说罢就与世长辞。
莫逆呈世
住世千年,老祖山水长情莫逆无数,与宾头卢尊者登峨嵋山,终南山会高德佛图澄,南岳山祝融峰上为群仙说戒,感白猿进果、黑虎守门、神龟献上灵芝草、紫鸾伏于法座下。庐山去访耶舍尊者。泗洲约智者大师,大龙湫瀑布友会博具那尊者。双林寺参访傅大士。真定遇白足企都仙和尚,于淀溪友五祖弘忍的法孙朗禅师,白狗黑猿为信使,至史留“白犬驰书至,青猿洗钵回”之诗句。
白犬驰书至,青猿洗钵回
慈氏殿
唐初年,千岁和尚回到双峰老祖寺。他说过“我走尽了中国的八百个洲,这座山偏偏可称得上修道之人游访居住的地方。并留诗曰:
凭高远眺,见万里云无留迹,屾峮如画。风烟寂历。破翠数声牛笛。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须系履撩衣。乘云同去。细玩清凉国。
风调雨顺保平安
低眉肃容,至诚顶礼
殿前钟鼓楼广场
大雄宝殿
祖师殿前,人潮涌动
觅老祖仙踪
思考、思索、思记
入情、入念、入心
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对千岁宝掌禅师的仰慕之情
一步莲生香,一笑尘缘了
遗骨回归中天竺
宝掌禅师圆寂后,徒众们谨遵遗命,在若耶溪的南岸建塔,掩葬千岁和尚的真身。
到了龙朔二年(662年)五月初五日,有一位印度僧人来到,环绕师塔顶礼,塔门自动打开,人们看见塔内大师的真身舍利放出耀眼的光芒,宝骨洁白庄严,带有明亮的红色纹理,令人肃然起敬。
那位印度僧人祷礼完毕,提起千岁和尚头骨振动着,那全身的骨架关节紧密有系,没有一块散落。印度僧人把骨架放入池中漂洗后,仔细藏入包裹,背负着向西而去。这时,天空云霄中显现出种种瑞相,还隐隐传来美妙的佛音梵曲,多日不绝于耳。洗骨池至今还在舍利塔的左边。
神武关圣栩栩如生,威严护持黄梅老祖寺
万里行生命探索之旅在路上
千岁宝掌祖师圆寂前留偈言:
本来无生死
今亦示生死
我得去住心
他生复来此
正所谓:山僧本是云中客,足落世间示妙生,慧语真容千年住,几人悟觉了性空。
广袤的宇宙苍穹,神秘的生命密码,还有太多的奥妙等待着人类去探索。
摄影:刘尚林
编辑:张方译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ぬ趵?/a>》。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