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在微风中伸展着它们的腰肢;燕子也带着长大的孩子们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要在日月峡安营扎寨。红房子的屋檐下,燕语呢喃,有的在修复旧巢,有的衔着泥草垒着新窝。
苏醒的晓月溪水在大日湖中回旋,环百寿路,绕?;ㄔ埃至鹘肆ǔ兀倘笞攀髂竞筒萜?。在这乍暖还寒的春天里,日月峡用她慈爱而温暖的怀抱,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莘莘游子。于永琴伴着春天的脚步回到了日月峡,她仰望着群山,像久别的亲人重逢, 这里的一切是那么亲切自然。
于永琴刚来日月峡时,面容憔悴、心律不齐、动辄上喘,还患有轻微的抑郁症,经常坐在角落里发呆,不愿意与人交流,也不愿意和男义工在一个饭桌上吃饭。因为干活喜欢溜边,那时大家都叫 她“溜边鱼”。
以前由于身患不明疾病,于永琴被折磨得寝食不安。家人经常为她寻医求药,甚至找巫医神汉。病没看好,却添了不少麻烦。后来经人介绍,她来到日月峡,跟随刘尚林老师学习森林瑜伽养生法, 习练声波瑜伽。
刘尚林老师一直致力于森林养生的科学研究与实践,秉承“为天下老人谋归宿,为未来子孙撑蓝天”的宗旨开发建设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公园独具魅力,是个神奇美丽的地方;他的教诲甘露般滋润心田,净化心灵,唤醒了于永琴对生活的憧憬。她身体逐渐康复了。
于永琴为了感恩老师,回报大自然,毅然投身到日月峡开发建设的队伍中,成为一名光荣的义工志愿者。
2002年9月初,于永琴和陈袖琴刚来到日月峡时,大山里的建筑只有红树墩房子、八卦亭。她们在八卦亭里支帐篷住。直到2003年的端午节前才住进宿舍。那时候活儿不多,就是捡垃圾, 剥建筑材料上的树皮。干完活就爬山,上午登日峰,下午爬十八拐。 于永琴说:“这里是净化心灵、开发智慧、祛除疾病的好地方,我要永远做日月峡人。”
2004年,大队长教友章派于永琴和杨秋香在日峰上看管大钟、 卖货、接待游客,同时清理山上的垃圾。她和杨秋香就住在日峰上的小房子里。小房子里夏天住着很多蛇。白天它们在房檐上晒太阳, 晚上就回到屋里,钴到地板下。杨秋香胆子大,不怕蛇,躺下就睡觉。 于永琴胆子小,特别怕蛇,不敢睡觉。她把被子裹好了,确定蛇钴 不进被窝才敢睡。日峰上这样的坚守,磨炼了胆量,成熟了人生。
建风车湖时,于永琴干起了抬石头、打地基的重体力活。她们都是二人联手用一个抬子(编织袋做的)往下抬石头,一路小跑, 累得胳膊痛,腿脚也痛,心都疼啊。一天下来,于永琴感觉手脚没 处搁没处放的,睡一宿觉都缓不过来。
亲属来探望她时,惊讶地问道:“永琴,你怎么造这样???” 那时她的脸和手又黑又粗糙,烫的短发被风吹得像个大鸟窝。亲人们心疼得掉下眼泪。于永琴连忙解释说:“你们别看我瘦,可心里高兴,我身上的病都好了,有机会你们也来当义工吧。这里能教会你懂得人应该怎么活着,活着为了什么。你们应该为我高兴、为我自豪!”亲人们信服了。
由于劳动不怕苦,工作起表率作用,并且经常提出合理化建议,于永琴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2008年,于永琴被任命女义工队队长。 她是继郑志超、李博女队长之后的又一任女义工队长。她已过花甲之年,虽然个子不高,身体瘦弱,平时少言寡语,可干起活来韧劲十足。分配工作更是有条不紊,谁能干什么、谁适合干什么,她心里都有数。
2008年,在风车湖畔植草行动中,男义工们先整平乱石起伏的山坡地,再从外面取土铺底,然后再栽种草坪。草坪栽好了,关键是浇水。浇水跟不上,草坪就扎不了根,发黄枯死。义工们得绕 到湖边挑水浇灌。于永琴带着尹德珍等女义工到风车湖里担水。挑水的道路泥泞,女队员们鞋里鞋外、裤腿上拖泥带水。肩膀磨红了、 磨破了,她们咬紧牙关;血水透出来了,仍不肯放下扁担。男义工们不得不佩服这些娘子军。
建设鹿野苑仓库时,马振珠大队长有事不在,这个艰巨的任务 就落在于永琴的肩上。刘老师找到她说:“要抓紧哪,只有3天时间,鹿就要到了。”于永琴真的有压力了。由于时间紧、人手少, 她马上组织相关人员召开紧急会议,给每个人都分配了任务。在宋海、赵良的配合下,他们定好位、放好线,有的码木拌子、有的摔大泥。砖不够了,刘尚平开车带着一些人去拱北峰拉。于永琴以身作则,操起了大铲,像模像样地码起了砖墙。大家齐心合力,一脸汗水,一身泥水,起早贪晚顽强奋战,只用了两天时间抢先完成了任务。
年复一年的义工生活,让于永琴的心胸越来越开阔,身体也越来越强健。正当她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中时,考验来了。有一天,丈夫突然来电话,说孙子重感冒发烧住进了医院,让她马上回家照看。
怎么办?在这之前,儿子和儿媳已经离婚,孙子一直由爱人照看,孙子是她的心头肉啊!但公园建设正处在一个人顶两个人用的关键时刻,她怎忍心离开。于永琴急得流下了眼泪,心在拧劲儿地疼。她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动情地跟丈夫说:“公园现在建设任务繁重,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我又和公园签了劳动合同,不能马上回去,你多受点累吧。咱孙子没事儿,很快就会好的。我求你了,好不好?”
丈夫虽满腹怨言,但心里明白,永琴既不为名也不图利,吃苦受累还不是为了利益更多的人!我吃点苦,费点心吧,别让永琴难受。以后的日子里,丈夫每年都到日月峡看望她,有机会时也留下来做义工。妇唱夫随,琴瑟和鸣,更坚定了于永琴为日月峡建设奉献自己的全部光和热的愿力。
2012年9月20日,地里的玉米被獾子和松鸦偷吃了很多,公园经理刘尚平建议赶快抢收。早晨天刚放亮,于永琴就带领大家踏着露水,把玉米掰下来,用袋子、背筐装好扛到鹿野苑木屋的门前, 再把收获的玉米皮剥开,吊在木杆上晾晒。每个人的脸上带着笑容, 边干边哼着小曲,好一幅秋收喜盈门的画面。
下午,刘尚平经理又来通知:“明天有霜冻,得赶紧把玉米秸秆收割回来,这是小鹿越冬必需的饲料。”接到通知,于永琴马上带领大家又回到红房子那边的菜地收割玉米秸秆。先抢割菜地的玉 米秸秆,割完了这块地,又返回了鹿野苑抢收。全部收割完成后, 也错过了吃晚饭的时间。永琴心里很歉疚,感觉对不起兄弟们。
2014年春末,于永琴发现了一块荒地。她建议田文大哥带领大家开荒种地。多年的草母丝丝相扣,下面还有树根盘结,铁锹、 镐头、斧子、镰刀等都派上了用场。连续3天的苦战,终于垦下了 这片荒地。有的手磨出血泡,有的腰病累犯了,可看到荒地变成良田,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一天夜晚,大雨瓢泼、电闪雷鸣。下了一晚上的雨,路面积水漫延,沟满壕平,路基被山洪冲开。于永琴和几位负责人冒雨查看险情,及时向上级汇报。刘尚林董事长在百忙中视察灾情,及时安排人员清理倒树、疏通河道和修补路面。在很短的时间内,公园恢复如初,于永琴因此也受到表扬。
每年文化节的第二天,于永琴都带领姐妹们,将放过烟花的纸盒筒内的粘土一点、一点地用钉子、铁棍儿、锤子拨弄出去,一袋子、 二袋子、三袋子……八袋子。噢丨这些攒起来的纸筒子能卖很多钱, 可以用来购买劳动用的工具,为公园生产节约开支,克勤克俭建设家园。
现在的于永琴信心十足,热情豪放。她在大家进餐前开短会,表扬好人好事,有条不紊地分配工作任务。别人想不到的,她都能想得周全。在施工期间,人手不够用时,她就动员家乡亲友们来参加会战。对新来的义工就像大姐姐一样体贴和照顾,用她的爱感染每一位来日月峡的人。人们都把能来日月峡干上几天义工看成是一种孚受、是一种大福报。
年年的文化节、中秋节她都登台表演节目,同时鼓励大家一齐上台高歌日月峡,唱响主旋律。豪迈嘹亮的歌声,体现了日月峡人大爱无疆的风采,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义工们创建了日月峡,日月峡造就了伟大的义工,于永琴就是日月峡义工队伍里的穆桂英。
(作者:孟德玲 整理:吴洋 编辑:魏继军)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