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城里人跑到树林子里耍。但如果请有墨水的文化人来讲,那就复杂得多了。全中国那么大,好研究的人又那么多,地区差异也非常大,所以总结提炼出很多个定义、概念,形成这样那样的学派,甚至讨论来讨论去没有定准,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学术,需要研究。研究,就得允许争鸣,争鸣必然也就要允许有差异化,不然,不利于发展。
森林康养,很多人觉得非常神秘。从需求和实现路径上看,既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套用美国管理学大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分析(不一定恰当),按照需求和路径也可以将森林康养分成若干层次。
第一层,情绪需要。最简单,简单到就是老百姓说的那句话“跑到林子里去耍”。就那个时间,想在那个有林子的环境里,待上一会儿,呼吸呼吸林中的新鲜空气,饱览绿色,感觉舒服就行。非常容易实现,一点不复杂,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容易地跑到林子里去,因为,有时候,林子离自己太远。
第二层,生理需要。比第一层要复杂些。任何人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到森林中住上一阵子,可以一夜,可以几天,可以上月甚至更久。在林中,调适身体,修养生息。
第三层,健康需要。明确地说,就是身体或者心理健康的治疗、术后康复等等。到一个合适的林子中,或者森林医院,或者森林康养院,都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或自己或者在转业人士的引导指导下,进行疗养康复。森林疗养当属这个层次。
第四层,幸福需要。到森林中休闲度假,享受美好生态,感受美满幸福生活。森林康养成为展示人生成就,彰显和感受生活幸福深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五层,自我实现需要。完全按照自己的人生精神追求,把自己彻彻底地置身于市外,放养于林中,吸天地之灵气,铸空灵之人生。当然也有其他的不同需求。
以上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争鸣。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ぬ趵?/a>》。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