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现代化如何善待“湿地精灵”
——湖北武汉鸟类保护的“两山”实践
在武汉府河湿地的晨光中,青头潜鸭等“湿地精灵”悠然浮游于粼粼水波之上,宛如一幅水墨丹青。它们时而潜水觅食,时而结群游弋,在丰茂的水草间勾勒出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见证着这片湿地的生生不息。
作为湿地生态健康的“晴雨表”,青头潜鸭全球数量曾一度锐减至千余只,其生存?;凵涑鍪赝嘶难暇质?。
在因水而兴的武汉,一场以?;ふ庖患N镏治诵牡纳导谡箍何浜航趟嗌骄褪墙鹕揭嚼砟钊谌氤鞘蟹⒄孤雎纾郧嗤非毖急;の黄瓶?,探索出政府主导、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的湿地?;ば侣肪?。
这场实践不仅让濒危物种重获生机,更书写了城市发展与生态?;ず托彻灿闹泄适?,提供了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善待“湿地精灵”的武汉样板,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鲜活注脚。
水城之困
受损的湿地与沉默的候鸟
武汉,长江与汉江在此交汇,166个湖泊星罗棋布,165条河流奔流不息,湿地面积占全市面积的近1/4。历史上,这里曾是青头潜鸭南迁的重要驿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湿地受损、栖息地碎片化,青头潜鸭等珍稀水鸟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
2014年,志愿者卢群在府河湿地祁家湾渔场首次发现并拍摄到青头潜鸭筑巢繁殖。2015年,世界水禽与湿地基金会物种?;は钅扛涸鹑死聿榈隆ず章桌次浜旱鞑楹笕啡希馐乔嗤非毖荚谌蜃钅隙说姆敝车?。从2017年起,武汉市将这片区域列为鸟类重点监测区域,对青头潜鸭种群数量持续进行监测。2019年11月,在此越冬的青头潜鸭多达306只。
然而,好景不长。2020年,虾价下跌,鱼价上涨,鱼塘承包户纷纷将虾塘改建成鱼塘。“浅水养虾,深水养鱼?!惫嗦挠闾恋贾滤菹?,失去庇护、觅食困难的青头潜鸭陆续飞走。2021年,这里仅观测到一处繁殖巢?!霸僬庋氯ィ浜嚎赡苡涝妒フ馊骸鼐椤?。”武汉市湿地?;ぶ行母敝魅卫钆粲切拟玮纭?/p>
携手科研
摸清青头潜鸭“底细”
面对?;?,武汉选择以青头潜鸭为旗舰物种,开启了一场湿地生态保卫战。2019年,市湿地?;ぶ行男种泄蒲г核镅芯克⒒信┮荡笱?、市观鸟协会,启动青头潜鸭物种专项?;ぃ状蜗低车鞑榍嗤非毖嫉钠芟⑿枨蟆?/p>
为摸清青头潜鸭的“生活密码”,科研团队开启了一场跨学科攻坚。
2021—2022年,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秘书长明亮,扛着红外相机,穿着笨重的水裤,在虾塘边蹲守数月,只为采集青头潜鸭的新鲜粪便。夏季,粪便极易变质,他们必须在鸟儿上岸后第一时间赶到。有时为了一小坨粪便,他们需跋涉数公里泥泞水路,甚至损失了5台被水淹的红外相机。最终,60多份样本被送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实验室,揭开了青头潜鸭的食性秘密——它们是杂食性动物,以螺、虾、水生昆虫和菹草为食,是湿地食物链的关键一环。同时,通过栖息生境潜在食源物和粪便测序、羽毛碳氮同位素分析,科研人员绘制出青头潜鸭的食源图谱。
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徐永荣团队对青头潜鸭的栖息生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摸清了植被种类及构成。他们发现青头潜鸭夏天喜欢躲在荷叶丛中,筑巢常用植物材料为茭白、狭叶香蒲和荆三棱,植被和水面的比例通常为1∶1。
这些科研成果,成为后续生境修复的“导航图”。武汉人意识到,?;で嗤非毖?,不仅是拯救一只鸟,更是修复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系统治理
打造青头潜鸭的“理想家园”
2021年,湖北省林业局批复《青头潜鸭繁殖生境研究与救护实施方案》,通过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支持项目落地。武汉市在祁家湾渔场划出433亩鱼塘,投入150万元打造首个青头潜鸭生境恢复示范点。
在建设示范点时,市湿地?;ぶ行囊郧捌诘目蒲谐晒暗己健?,为青头潜鸭量身打造“最舒适”的新家。在新修的堤埂和生态小岛周边浅水区,按照合适的比例种植茭白、狭叶香蒲和荆三棱;在外围深水道种植荷花,并在合适水位区域种植菹草和黑藻;植被和水面按1:1的“黄金比例”设定。
考虑到青头潜鸭有繁殖巢被淹,就会弃巢的习性,工作人员特意将生态小岛做成缓坡,由它们自由选择筑巢高度。
示范点还安装了3个可以识别鸟类的高清监测探头,与武汉智慧湿地系统联网,并聘请了专职巡护员进行日常巡护。
2023年6月,示范区竣工仅半月,20余只青头潜鸭率先“回家”。截至目前,该区域青头潜鸭种群数量达246只,连带吸引31种、近7000只水鸟在此安家?!罢饫锊唤鑫嗤非毖几纳屏司幼』肪?,更是伞护种理念的生动体现?!崩钆舾锌?。
科技赋能
智慧守护绿水青山
在武汉湿地保护中心智慧湿地大屏幕上,府河湿地实时画面清晰可见:青头潜鸭和它的朋友们在水面嬉戏、追逐,并自动反馈鸟类识别准确度……这是全球领先的市域范围“智慧湿地”管理平台,集成了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分析等信息技术,覆盖全市13处湿地类型自然?;さ睾?处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布设前端物联感知设备200余台,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测区域面积约69万亩。
鸟类和其他动物,只要进入监控区,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向平台推送短视频,由平台进行记录、统计。除了“看图识鸟”“听声辨鸟”外,系统还能实现威胁预警、遥感影像比对、巡护管理调度、无人机监控管理、?;ば薷聪钅抗芾砗凸诨ザ裙δ?。2022年,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这一创新系统获得国际赞誉。
科技力量不仅停留在监测层面,更深度参与生态修复。青头潜鸭繁殖的最大障碍是梅雨季节水位上涨淹毁鸟巢。为此,科研人员琢磨出人工巢台这一护巢工具。
2024年,人工巢台在豹澥湖青头潜鸭栖息地的一座虾塘试用获得成功。28个人工巢台有11个被青头潜鸭相中,筑了12个巢,成功繁殖出一批青头潜鸭。这是国内首次采用人工巢台辅助青头潜鸭繁殖成功。今年春天,人工巢台在豹澥湖、祁家湾两处青头潜鸭栖息地推广应用,搭建浮巢110个。
全民共建
谱写湿地?;ば缕?/strong>
守护青头潜鸭的家园,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科学规划,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在武汉青头潜鸭?;す讨校晕浜汗勰窕嵛淼纳缁峁孀橹?,以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所为代表的科研院校,以电力工作人员卢群为代表的市民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携手,共同书写了?;ふ庖幻览龆湎∷竦奈屡适隆?/p>
湖北省长江生态?;せ鸹岬裙孀橹苑⒆榻ㄊ匮不ざ?,累计巡护里程近3万公里。虾塘老板朱祥能受到感召,主动担当起青头潜鸭的“贴身保镖”。他说,“以前只觉得它们是野鸭,现在明白,?;に蔷褪潜;の颐堑姆雇搿?。
颜军、明亮持续10年开展青头潜鸭种群监测,在科研实验中勇?!安汗佟钡闹厝?,近3年成功守护41个繁殖巢141只青头潜鸭出雏。
武汉创新构建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保护机制成效显著:30余家NGO(非政府组织)机构、20万志愿者投身湿地保护;全市建成14处宣教场馆和69个科普基地;通过爱鸟周、世界湿地日等主题活动,持续提升公众生态意识。2024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P16大会上,武汉青头潜鸭?;ぐ咐尤?0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12个“中国潜力OECMs典型案例”之一,作为中国湿地保护创新实践获得国际认可。
随着青头潜鸭?;すぷ鞯耐平?,这种“鸟中大熊猫”已成为武汉的明星鸟类和生态名片。同时,?;すぷ鞔俳松糜畏⒄?,带动了周边社区经济转型,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这种将物种?;び氤鞘蟹⒄褂谢岷系哪J?,也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ぬ峁┝擞幸娼杓?/p>
从“铲屎官”的执着到“智慧之眼”的守护,从433亩鱼塘改“鸭塘”到69万亩“湿地之眼”,武汉探索为世界提供了一份湿地?;さ摹爸泄桨浮?。如今,乘汉孝城际列车经过祁家湾,人们总能看到众多水鸟在碧水间游弋、在天空中翱翔——它们的翅膀下,是一座城市的生态觉醒,更是一个国家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承诺。(刘爱 李鹏 袁仁军 杨光明)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